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铁路工程物探专业发展历程
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为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1896年创立,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大学;1906年学校设立矿科,开设地质方面课程;1952年在铁道建筑系成立工程地质教研室;1958年创办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开设地球物理勘探课程;1980年设置地球物理勘探专门化,先后培养了两届地球物理勘探专业本科毕业生,并经几代教师的努力,现已拥有“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的二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在伴随我国铁路工程物探同步发展的60年中,西南交通大学的工程物探专业逐步形成了适应铁路工程建设需要,进行应用地球物理的人材培养的体系,具有鲜明的铁路工程物探办学的特色。本专业早期毕业地球物理勘探专业本科毕业生,目前活跃在铁道系统各大设计院的相关技术负责和领导岗位上。近年来已培养的5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在铁道部,大专院校和铁道系统的各大设计院,及相关的勘测单位从事相关的管理,教学和技术工作。
在与我国铁路工程物探60年的同步发展人才培养中,西南交通大学师生还以我国铁路建设的需求为目标,承担了多项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铁道部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以及多项国家铁路建设的重大工程,为我国的铁路物探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上世纪70 年代,随着我国铁路修建技术的发展,承担了铁道部第一次隧道全断面开挖的物探科研工作,完成了在钻孔台车进行全断面开挖和喷锚支护条件下,开创性的采用变形电阻率法对隧道围岩的力学形态变化和应力扰动范围进行探测和划分研究,研究成果曾获第一届中国建筑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80年代,为适应我国黄土地区的铁路建设的需求,承担了铁道部侯西铁路黄土陷穴分布规律及其勘测方法研究,研究成果在我国黄土地区铁路工程建设勘测得到推广,并获铁道部科技进步奖。
90年代,针对我国铁路第一次大提速需要,承担了铁道部既有铁路桥梁墩不明基础探测及状态评价技术的研究项目,研究成果为确保我国铁路提速后的安全运营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也深化发展了铁路物探技术。承担了铁道部山区铁路灾害低空遥感系统的研究,研究成果对确保我国西部山区铁路运营安全提供了有力手段,也拓展了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
本世纪以来,承担世界高原第一条铁路“青藏铁路”建设中, 首次利用双频地质雷达技术, 完成全线隧道,挡土墙的质量检测任务。以及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 “郑西客运专线”等多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中的物探任务。同时还承担了多项以重大铁路工程建设问题为背景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
在近60年的以我国铁路工程建设需要为主要目标的人材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中,西南交通大学的工程物探以形成了以下主要专业方向。
一、 勘探地球物理与工程检测
侧重于在实验室和现场研究岩土体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与其地球物理响应特征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开发适用于铁路工程勘查,建设,运营全过程的快速、连续原位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和探测、检测技术。其学术特色是:基于我校在铁路土木工程专业的优势地位,开展铁路选线勘测,路基,隧道,桥梁等铁路大型土木工程病害进行勘测和治理质量评价,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围岩稳定、塌方、突水)以及城市建设中早期埋设管道位置的检测,地铁建设引起的地表滞后沉降等领域的物探方法原理和技术的研究和人材培养。
二、遥感地质与信息技术
以铁路、公路、水电站及输电线等工程的遥感选线(选址)和地质灾害调查预报为研究对象,利用航天、航空、地基不同高度遥感平台获取的不同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的遥感图像与数据,以计算机图像处理、数据处理和遥感地质方法为手段,通过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信息、地形、地貌、地质、地理、水文等信息的融合和综合,在遥感信息专业分析模型和应用分析模型的支持下,在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环境与灾害、交通工程、水电工程、土木工程、水文等应用领域,研究目标的地学属性特征、监测动态变化。
|
网员登录区
网员介绍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