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加为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 网员介绍·网员介绍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铁四院铁路工程物探发展历程
 
一、概述
1. 铁四院物探初创时期(1955~1965年)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四院)的前身中南设计分局于1953年2月4日在武汉市成立,1956年元旦,中南设计分局改名为铁道部第四设计院。
1955年3月,为配合丰(合)石(家庄)复线勘测,采用电法探查既有桥墩的基础埋深、类型,为桥梁设计提供资料,在铁道部设计总局的北京地院首批物探专业毕业生张拭彬、唐绍基的帮助下,中南设计分局地质技术人员刘宝亨、欧阳耕组织成立了第一个物探组,使用国产人工补偿式电流计,通过边学习边摸索,用电法勘探方法代替人工挖探,从而拉开了铁四院物探的序幕。该电探组完成丰石线的任务后,于同年参加完成了兰新线清(水)玉(门)段和玉(门)哈(密)段电法勘探找水工作。
1956年7月,在补充了中南土建学院、衡阳铁路学校3名毕业生后,由刘宝亨和欧阳耕各带领一个电探组开赴株(洲)赣(州)线、湘黔线、陇海线、京广线郑汉段、武衡段、大沙线等线开展电探工作。
1958年至1959年,随着生产大跃进的需要,受交通部公路设计院委托代办了二期电探训练班,我院有罗和林、王庆旅、张海等20人参加了电探理论和技术学习。物探组扩编为7个组,隶属于地路处。此外还选派了孙跃良等三人参加北京煤炭工业学院举办的(为期一年)物探进修班。
1960年5月4日,铁四院生产体制的改变,成立了三个物探队(队领导贺根良、欧阳耕;卢启贞,汪浩;张海)分别隶属于三个综合处,共有职工80人,其中技术人员27人,共计11个电探组。当时院长李轩等领导十分重视物探工作,倡导开展了物探技术练兵活动,成立了马中选任组长,白日升、刘宝亨为副组长的指导小组,并分别于1960年和1961年在福建蒲城、浙江杭州召开了全院物探技术练兵经验总结会,我院物探进入了正常的发展轨迹。
三年自然灾害,铁四院实行大规模精简裁员,生产体制改为专业体制,三个物探队被撤消,留下的物探技术人员收归地路处勘探组,物探工作转入低谷。铁四院物探技术人员利用“调整”时机,开展科研工作和业务学习,全员参加物探理论进修班,学习电法勘探、地震勘探、电工学基础理论。
19636月,铁四院开展了部控科研项目《对称电测深二层及三层量板》的研究,经过两年多时间,研制了适合我国工程物探需要的《对称电测深二层及三层量板》。1969年内部发行和1973年公开出版发行,该成果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65年3月,西南铁路建设的需要,铁四院从专业体制改为综合体制,重新成立了物探队(队领导李树仁、石钦根、张海),并从地矿系统调入和北京地院分配毕业生10多人充实技术力量,共有技术人员35人,工人70人,物探队隶属于铁四院一总队。物探队由过去单一的电法勘探逐步发展有电法勘探、地震勘探、磁法勘探、测井等综合物探方法的队伍。1955~1965年11年间,共完成勘测设计工作量13800换算公里。
2.铁四院物探文革时期(1966年1976年)
1966年物探队在铁四院一总队(4101总队)的领导下,承担了川汉线勘测工作,其中有长达14km的深埋园梁山隧道。首次采用了电法(电测深)、地震折射法、电测井的综合物探方法,其中电法(电测深)供电电极距(最大AB/2)为4~10km。
1966年上半年物探队完成川汉线任务后,至1975年参加了襄渝线、焦柳线、合九线等线的物探工作。
1973年至1975年,物探队完成了铁道部基建总局指令铁四院为主编单位,铁一、二、三院参加的《铁路物理勘探规则》试行稿,由铁道部于1976年颁布执行。
1973年至1976年,物探队驻扎湖南省株洲市石塘冲原株洲设计组,1975年铁四院物探队利用铁道部基建总局拟在荷叶塘建全路物探试验中心项目,在荷叶塘新建了物探队基地,结束了物探队队部随外业流动的历史。1966~1976年的11年物探队共完成勘测设计工作量7931换算公里。
3. 铁四院物探改革开放初期(1976年~1992年)
1976年~1989年,物探队领导更换频繁,更换了9任教导员,8任队长。并于1984年首次在物探队任命了刘宝亨担任总工程师。1985年刘宝亨调走后,物探队不设总工程师,之后物探队改设技术室主任由卢启贞、包永生先后担任。1975年至1989年,物探队职工人数为100人以上,其中技术人员超过30人。
1977年,物探队完成了国家建委委托由我院制定工程勘察取费标准的工程物探部分,即《工程物探统一工作量的计算办法》,78年被国家建委颁布试行【(78)建发设字26号文】。
1978年10月在铁道部基建总局的支持下,铁四院在株洲主办了一次全路物探工作会议,基建总局吴明主任工程师和铁一院、铁二院、铁三院、铁四院、铁大桥局、铁隧道局、铁建厂局、铁建所、铁科院西北所、铁科院西南所、西南交大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该次会议。这次会议被定为第一届全路物探工作会议。
1981年5月~11月,铁道部基建总局派出了以刘宝亨为组长的赴日工程物探研修组(共六人,我队二人),研修了日本工程物探实用的物探技术和经验,研修成果受到了院领导的重视,1983年在新密支线初测中,将传统的地质组改为由地质人员、物探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地质物探组,进行了一次有效的地质物探结合的试验,缩短勘探周期、更好地发挥了物探的作用。
1983年,铁四院率先提出并同兄弟院物探队等开展了科研项目《浅层反射地震勘探》研究,其成果达到了国内的领先水平,获得了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5年初,物探队开展了铁道部科研项目《中南华东地区弹性波隧道围岩完整性研究与应用》的研究,1988年该项目通过了部委托铁四院组织的鉴定,同年,该项目被部评为基建科研优秀项目。1990年将该项目的成果推广到广梅汕铁路的定测中,这是我国率先开展的隧道弹性波围岩分类(分级)。
1987年随衡广复线南岭隧道中日技术合作配合实施项目,物探队在国内率先引进了高密度电法、稳态瑞利波勘探法、地温法等技术和GR-810佐藤式全自动地下勘察机。
1988年底,物探队承担了部控项目《瑞利波在岩溶勘探中的应用》的研究,采取了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总结了一套瑞利波勘探在工程勘探中的应用方法,填补了国内的此领域的空白,1991年7月通过了部建设司组织的专家鉴定,该项目获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部科技进步四等奖。
1990年7月~10月,物探队承担了衡广复线重点工程大瑶山隧道深层岩溶治水综合物探工作,在埋深达300米的地面上采用了地震折射法、高密度电法、甚低频法、激发极化法等综合物探方法,在隧道内采用了地震单点反射法。物探队队长张宝良,副队长肖方鹏、项目负责何云和及方法负责人刘正宏、周柏林、李阳生等参加了该项目的物探工作。该项目获铁四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0年~1992年,物探队从隶属一总队改为隶属地路处,走上了专业归口的道路。1977年~1992年16年间,共完成勘测设计工作量27786换算公里。
 
4. 铁四院物探技术发展时期(1993年2012年)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铁路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铁四院物探技术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993年为适应大京九铁路勘察的需要,铁四院从专业体制改变为综合生产体制,物探队又归口到铁四院一总队管理,走上了完成指令性生产任务的道路。
1995年底,物探队引进了瞬态瑞利波勘探技术和设备(SWS-2型多功能地震仪),开展了瞬态瑞利波勘探和地震映像勘探。再加上80、90年代的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如日本产GR-810地下勘探机(1986年引进)、美国产2401地震仪、S12地震仪、日本产3000系列测井仪、法国产syscal-R2电法仪等。开展了电法勘探、磁法勘探、地震勘探、梅洛斯法、无线电波透视法、甚低频法、跨孔波速测试、地质雷达法、地热测量、瑞雷波勘探、静电α卡法测量以及地下电缆和管道探测等,在铁路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探、工程无损检测、工程控制爆破等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同时在铁四院物探专业的业务建设及科研工作取得较显著成绩。
1993至1997年,物探队设有6个物探项目组。1997年末有职工58人,其中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12人、助理工程师和技术员7人、技术工人34人。1991年~1995年物探队设技术副队长由罗和林担任,1995年后重新设总工程师,由周柏林担任。
铁四院物探队先后参加了京九铁路(阜九段、吉赣段、赣龙段)、罗定专用线、肖勇线、新长线、广珠线、横南线、金温线、梅坎线、武广铁路电气化技改、水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徐州至上海)、宁西线、长荆线等铁路物探工作。完成隧道勘探、桥址勘探、水源勘探、岩溶勘探、地质构造勘探等物探工点632处。完成物探标准点378878个,其中1993年完成88577个,1994年完成71359个,1995年完成74845个,1996年完成70564个,1997年完成73533个。
1998~2002年,铁四院工程物探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物探所)隶属于铁四院一分院,物探所有职工58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1 7人、助理工程师和技术员10人,技术工人29人。物探所常设6个物探组.承担铁四院的工程物探任务、完成物探专业的业务建设以及科研工作。其中1999年10月26日物探队改称工程物探技术研究所(何振才任所长,王词任教导员)。
物探所主要仪器设备有:日本产GR-810地下勘探机,加拿大产PLUSE KKD100型地质雷达,美国产2401地震仪、S12地震仪,美国产subite75R/75T地下管线仪、英国产雷迪RD400PXL,北京华水产SWS-1、SWS-2地震仪、长春地院产SE2404E(P)地震仪、长委产LX-Ⅱ岩土工程检测仪1台,重庆产DZD-2电法仪、中国地大产多功能电法仪,国产DXDV-2K孔透仪等。
1998~2004年,物探所先后参加洛淇线初测和定测、长荆线定测、宁西线定测、京沪高速铁路定测、京九线补充定测、枝万线初测前加深地质工作和初测、赣龙线定测、石怀线电气化技改初定测、广深四线初测和定测、宣杭线初定测、赣龙线定测、洛湛线补充岩溶勘探、天兴洲公铁桥配套工程初测和定测、宁芜线补充定测、武九线技改定测、合宁线定测、温福线定测、宜万线补充初测和定测、长衡客运专线初测、武广客运专线定测、洛襄线技改定测、广珠轻轨初测、京沪线技改定测、武九线技改定测、井岗山铁路初测、宁启线定测等物探工作。完成物探标准点共计87.6万个,其中1998年9.2万个,1999年13万个,2000年12.3万个,2001年13万个,2002年14万个,2003年13.7万个,2004年12.4万个。
2002年2月,根据铁四院减员分流工作安排,物探所顺利完成了减员分流工作,有管理人员4人,技术人员22人,共有26人。
2002年3月,根据铁四院改企建制的工作安排,物探所归属铁四院地路处领导。
为提高铁路物探的勘探质量,物探所于2002年初引进了美国GEOMETRICS公司生产的NZ24型地震仪2台,同时还引进了长沙玉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SD一40型瞬变电磁仪。
随着铁四院体制改革,2004年3月物探所从铁四院地路处分出隶属于铁四院勘探公司,2004年11月隶属铁四院工程勘察院。
2004年,铁四院物探所有职工26人,其中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12人、助理工程师和技术员11人。物探所常设6个物探组,承担铁四院工程物探任务,完成物探专业业务建设以及科研工作。
2005年8月,铁四院工程物探技术研究所(朱正国任所长,林昀、刘铁任副所长)由铁四院勘探公司分出,隶属于铁四院地路处。物探所总部从株洲搬回武昌院内。
2005年至2006年期间,物探所引进:美国的SIR20地质雷达、EH一4大地电磁仪、英国雷迪管线仪、日本全站仪、重庆工程地震仪和水上震源船等。
物探所2006年正式职工25人、外聘技术人员3人,其中高级工程师4名、工程师10名。
2005至2011年,物探所参加宜万铁路配合施工、武广客运专线、京沪高速铁路、郑武客运专线、昌九城际、广深港客运专线、合宁线电气化、湘桂铁路、汉宜铁路、京沪电气化、广茂线、向莆铁路等数十项铁路勘察物探工作。完成隧道勘探、桥梁勘探、滑坡不良地质体勘探、路基岩溶勘探、水源勘探等地质勘探,地下管线探测,岩溶压浆检测、大地导电率测量、土壤电阻率测量、横波检测场地评价、地脉动测试、隧道岩溶复查、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等物探工点数百处。其中2005年11.35万标准点,2006年19.9万标准点。
2011年物探所正式职工28人(全为技术人员),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名、高级工程师7名、工程师14名。此外物探所聘用技术人员7人,聘用技术工人15人。
 
二、物理勘探技术的开发、应用与效果
铁四院物探自诞生以来近六十年,先后在京广线、兰新线、石太线、陇海线、汉丹线、湘黔线、川汉线、襄渝线、焦枝线、枝柳线、皖赣线、鹰厦线、广海汕线、合九线、京九线、洛湛线、赣龙线、宜万线、向莆线、广茂线、湘桂线、汉宜线等数十条既有铁路和新建铁路的地质勘探中做了大量的物探工作,同时还在武广客运专线、京沪客运专线、昌九城际、广深港客运专线、郑武客运专线、杭长客运专线、郑徐客运专线、广珠城际等高速铁路勘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铁四院物探在隧道勘探、桥址勘探、房建勘探、路基滑坡勘探、路基岩堆勘探、路基与车站岩溶勘探、采空区勘探、地下水源勘探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探领域,在大地导电率测量、电阻系数测量、地热测量、静电α卡法测量、放射线测量、场地纵横波测试、火车振动测试、地脉动测试等测量测试领域,在地下管线探查、地下埋藏物探查、既有线路基道渣囊探查等探查领域以及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挡土墙检测、压浆处理工程检测、隧道衬砌质量检测等工程质量检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物探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物探方法从单一的直流电法发展到现在的直流电法(电测深法、电测剖面法,高密度电法,激发极化法、充电法)、交流电磁法(瞬变电磁法、大地电磁法、地质雷达法,无线电波透视法、甚低频法)、管线探测法、弹性波法(地震反射法、地震折射法、地震面波法)等多方法的物探方法。
近六十年,铁四院物探在路内及在国内工程物探界开发研究了和应用了多项新技术、新方法,同时也完成了一些代表性工程物探工点
1. 开发研究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
(1)环保火车振动测试技术
龙门石窟火车振动测试,1987年10月,铁四院物探队承担了焦枝线既有铁路火车振动对龙门石窟的影响测试项目,项目负责人刘正宏,在龙门石窟内选择有代表性的测点,测得既有线火车振动的振幅比龙门石窟游人走动振幅小得多,推翻了龙门石窟管理部门聘请的检测单位的检测结论,用科学的事实、准确的数据在环境与文物保护领域为既有铁路方案的合理性提供了依据。
(2)地震反射技术
地震反射技术以前主要应用于石油等矿藏勘探(属深层勘探)。浅层地震反射技术分为多次覆盖、单点反射、薄层反射勘探技术。
多次覆盖勘探技术
1983年至1985年,为地震反射技术将其应用于工程勘察领域,铁四院物探队率先提出并同兄弟院物探队等开展了科研项目《浅层反射地震勘探》研究,采用了多次覆盖等技术方法,具有了能解决浅层复杂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获得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1989年物探队分别在上海地铁一号线、广州地铁一号线勘察中使用了该项技术。1994年10月在京沪高速铁路南京过江隧道勘探中也使用了该项技术,能进行覆盖层的详细分层。
单点反射勘探技术
1990年7~10月,铁四院物探队承担了衡广复线大瑶山隧道深层岩溶治水综合物探工作。在隧道内采用了地震单点反射法(项目方法负责刘正宏)探测岩溶是国内首次使用。 
1995年底,物探队引进了SWS-2型多功能地震仪,开展了单点反射(又名地震映像)勘探。
1996年11月,铁四院物探队承担了水株线怀化车站岩溶勘探工作,车站内对电法勘探的电磁干扰很大,无法进行,物探方法采用了地震单点反射方法,物探技术负责人刘正宏,探测资料经分析处理,得到了怀化车站岩溶发育成果图,经钻探验证勘探效果显著,得到了地质人员的好评。之后在路基岩溶、车站岩溶勘探得到了广泛应用。
薄层反射检测技术
为解决工程薄层质量检测,如隧道衬砌、公路路面等质量检测工作,物探所引进长委产岩土工程检测仪并开展薄层反射技术的试验研究,解决了常规物探方法探测薄层质量检测的盲区,在山西引黄隧道工程检测中推广使用。
(3)高密度电法技术
1987年物探队配合衡广复线南岭隧道中日技术合作项目,在国内率先引进了高密度电法。1990年7~10月,铁四院物探队承担了衡广复线大瑶山隧道深层岩溶治水综合物探工作(项目负责人何云和及方法负责刘正宏、周柏林、李阳生等)。在隧道埋深达300米的班古坳地面上采用了高密度电法为主,地震折射法、甚低频法、地震单点反射法、激发极化法为辅的综合物探方法。该项目获铁四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后高密度电法技术在孟良山隧道勘探也取得了成功,现已广泛使用于隧道综合物探、采空区勘探和岩溶勘探。
(4)弹性波隧道围岩分类技术
1990年10月至1991年2月,铁四院物探队(技术负责人周柏林)承担了广梅汕铁路龙川至梅县定测38座隧道勘探工作,将铁道部科研项目《中南华东地区弹性波隧道围岩完整性研究与应用》的科研成果推广到全部38座隧道勘探中使用,这是路内乃至国内首次大面积采用弹性波进行隧道围岩分类,减少了大量的隧道钻探工作,节约勘探成本取得较好的隧道物探效果,从配合施工反馈回的信息表明,该段38座隧道弹性波隧道围岩分类准确率达到85%。从此铁四院采用这种方法技术应用于所有隧道围岩分类(分级)。
(5)面波勘探技术
面波勘探技术分为稳态面波和瞬态面波勘探技术。
稳态面波勘探技术
1987年物探队配合衡广复线南岭隧道中日技术合作项目,在国内率先引进了GR-810稳态面波勘探设备和技术。1988年、1989分别在广东高速公路和广州地铁一号线勘察中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之后在娄底车站站房岩溶勘探等采用稳态面波勘探技术。
瞬态面波勘探技术
1995年底,物探队在路内率先引进了瞬态瑞利波勘探技术和设备(SWS-2型多功能地震仪),1996年9月,在彬江车站压浆处理检测采用瞬态面波勘探技术。
在岩溶处理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1996年9月、1997年1月,铁四院物探队承担浙赣线彬江车站压浆处理效果的检测,在压浆处理前后分别进行瞬态面波法检测。通过对压浆处理前后检测点的面波频散曲线进行计算机处理和分析,从面波速度值和频散曲线形态两个方面对压浆处理效果进行评价。在彬江车站压浆处理检测中在路内率先采用瞬态面波勘探技术。
在铁路路基提速检测中的应用
2000年4月、2000年6月、2000年10月,物探所分别在陇海线技改、沪杭线技改、京沪线技改路基提速检测中,经过试验研究,总结出面波在路基提速检测中的物探方法并投入使用。
(6)综合物探技术
在长大隧道和地质复杂的工点,采用了地震折射波法、高密度电法等多种物探方法进行勘探综合分析,取长补短,互相验证。如京九铁路孟良山隧道勘探,采用综合物探技术取得很好效果。
孟良山隧道综合物探
1993年3~5月,铁四院物探队承担了京九线阜九段重点工程孟良山隧道的勘探工作,隧道位于大别山区,地形陡峭,沟谷深切,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复杂。孟良山隧道长18km,埋深达300m,技术队长罗和林和各方法负责人李瑞祥、张践、周柏林等参加了该项工作。采用了地震折射波法、高密度电法为主,静电α卡、甚低频法、自然电场法和地温法为辅的综合物探方法,经过对各种资料的解释和综合分析,根据隧道围岩的物性特征,预测了隧道洞身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弹性波隧道围岩分类,提出了综合物探技术报告,为隧道勘探提供了物探依据,经隧道施工验证,围岩分类准确率超过了90%,主要断层和地下水预测符合实际,缩短了勘探工期5个月。节约深孔钻探费用7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物探效果。
(7)原建桥墩台的检测技术
湘黔铁路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及以前建成而没有架梁的桥墩台,由于历史原因,已无设计与竣工资料,1994年6月到7月,铁四院物探队对坪口2号大桥、润溪大桥原建桥墩台进行了物探(项目负责人曹哲明),使用日本产GR-810全自动地下勘探机、美国产ES-2415地震仪,采用地震折射和绕射、稳态面波等综合物探方法,根据弹性波运动学、动力学的特征,探测出桥墩台基础的几何形状及尺寸数据,查清桥墩台的混凝土质量,对原建桥墩台基础状况进行了评价。为湘黔复线建设中利用这些桥墩台,节约了大量建设资金。
(8)控制爆破技术
1996年11月,铁四院物探队承接湖南省株洲市(株洲至浏阳)公路改造工程弧石的控制爆破工作。该段位于铁道部四三○工厂家属区附近。此次微差控制爆破取得成功。1997年1月,铁四院物探队承接湖南省株洲市计委大楼的控制爆破工作。该大楼位于株洲市繁华的市中心广场,系钢筋混凝土框架和砖混结构,建筑面积约4500平方米。该项目爆破成立了指挥部,爆破工程获得成功,被株洲市建委评为优良工程。
(9)地下管线探测技术
2000年6月至8月,铁四院物探所承担武汉轻轨一号线一期工程地下管线探测任务(项目负责人刘建学)。武汉轻轨一号线一期工程为宗关站至黄埔路站,全长lO余公里,沿途包含10个车站,13个道路交叉口、1个变电所,总勘探面积为13万平方米。测区内地下管线种类复杂,有通信光缆、军用光缆、电力电缆、电视电缆、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下水道等;地下管线材质,既有铁管、水泥管,也有橡皮管、塑料管。勘探精度要求高。该项目是一项复杂而责任重大的探测工作。
物探所使用加拿大产地质雷达、美国和英国产地下管线仪,采用地质雷达和电磁感应及磁偶极子等方法,对测区进行详细勘探,测量各条管线的地面位置(经纬距),应用管线软件,绘制1:500彩色平面图,提供地下管线的深度、材质类型、管经等资料。武汉市轻轨办根据物探所提供的地下管线资料布置地质勘探孔,无1处钻到地下管线,保证了地下管线的安全与畅通。
(10)瞬变电磁技术
瞬变电磁技术(SD一40型瞬变电磁仪)的应用研究
2001年至2002年,为解决宜万铁路岩溶地质勘探难题,物探所专门派技术人员去中南大学学习瞬变电磁技术,在宜万线定测物探工作中,结合裸露灰岩岩溶勘探实际情况进行了瞬变电磁技术应用试验,经综合分析资料后.提出的物探成果,经钻探验证,取得了较好的物探效果。这是瞬变电磁技术首次在铁路浅层岩溶勘探中取得的成功试验,也是物探在工程地质应用领域的拓宽。
(11)隧道衬砌质量检测技术
2002年7月20日至l2月l0日,物探所对洛湛线文家台隧道、壶天隧道、光辉l#隧道等l 4座隧道的施工衬砌质量进行检测.采用地质雷达技术,完成地质雷达测线46公里,查明隧道衬砌厚度,对初衬砌回填及注浆质量进行了评价。
(12)隧道监控量测技术
2004年4月,物探所自揽常(常德)吉(吉首)高速公路湘西段隧道监控量测第二合同段的外委任务。物探所成立项目组(项目负责人林昀、罗再平)承担该项目14座隧道,14.1km隧道监控量测工作。
(13)大地电磁技术
2003年至2005年,为解决宜万铁路岩溶地质勘探难题,在宜万线定测工作中,对重点工程齐岳山隧道、别岩槽隧道、野山关隧道、大支坪隧道、云雾山隧道、马簏箐隧道等13座长大深埋隧道进行了大地电磁EH4物探,在钻孔数量较少的情况下较好地解决了隧道岩溶及断层的勘探难题,为隧道施工地质设计提供了资料,为隧道施工地质超前地质探测打好了基础。
(14)隧道地质超前探测成套技术
2004年6月,物探所自揽怀(怀化)新(新晃)高速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外委任务。采用地震反射法(负视速度法、单点反射法)、地质雷达法进行隧道超前地质预报。
2004年4月~2009年1月,物探所向宜万指挥部派出4名技术人员负责宜万线复杂岩溶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项目负责曹哲明、周柏林)。针对被称为地质复杂、岩溶发育、地下水丰富、暗河系统发育、突水突泥的风险程度、规模和工程处理难度为国内外罕见的宜万线复杂岩溶隧道的复杂地质环境,采用湖北省科研项目《复杂岩溶隧道施工地质超前探测成套技术研究》的成果即复杂岩溶隧道地质超前探测成套技术,使用地质素描等地质方法、TSP等弹性波反射方法、地质雷达法、红外探水法、超前水平钻探、水文地质观测等综合方法,对宜万铁路34座I、II级高风险岩溶隧道进行了施工地质超前探测,探测出可能产生突水(泥)的风险源二百多处,由于探测发现及时,施工处理措施得当,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宜万铁路复杂岩溶隧道安全贯通做出了重要贡献。
(15)隧道隧底及周边岩溶复查技术
2005年5月~2009年5月,物探所成立了宜万线隧道隧底及周边岩溶复查项目部,派出4个小组采用以地震映像为主、地质雷达和瞬态面波方法为辅的工作方法对宜万线全线岩溶隧道隧底及周边、路堑基底岩溶进行复查。
2. 物探所完成的代表性工程物探实例
(1)川汉线园梁山隧道物探
1965年3月,铁四院物探队全队职工承担了川汉线重点工程——长达14km的深埋园梁山隧道物探,针对埋深近千米的园梁山隧道,物探队在那里首次采用了电探方法、地震折射法、电测井的综合物探方法。其中电测深最大供电极距(AB/2)为4~10km
(2)4501工程物探
1975年至底1978年底,铁四院物探队受中铁隧道局委托,先后三次对焦枝线黄河上游的西河清水底隧道隧址(4501工程)进行了电探和地震工作,在当时仪器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完成了黄河水面宽500650m,水深46m的三条物探测线,查明了河床段存在深槽位置和深度及其基岩起伏情况。
(3)韶关站水源物探
京广线韶关站原用浈江水,七十年代因污染严重改用地下水,日需水量5000t,1978年广州铁路局委托广东某物探队找水,经钻探验证无水,1979年广州铁路局要求铁四院为其找地下水源,测区位于车站东25km的丘陵谷地,为莲花山背斜轴部地层为D3t条带状灰岩夹炭质灰岩、页岩等,铁四院物探队(项目负责人王庆旅)从1979年10月至1981年1月分两阶段共八个月,在近8km²的范围内开展电探工作,资料经分析解释,圈定了四条岩溶富水带,其中东联和庙背两条断裂带为强富水带,所圈定的东联勘探孔抽水试验为1130t/d,打孔成井后达5500t/d,而备用孔(庙背勘探孔)抽水试验水量为1900t/d,超过东联孔水量,该孔一直作为备用孔。
(4)广州地铁地质勘探
1990年11月~1991年4月,铁四院物探队单独承担了广州地铁广钢至广州东站共15 公里的地质勘探工作,技术负责人包永生、队领导肖方鹏和方法负责刘正宏等参加,采用了稳态瑞利波为主,地震浅层反射为辅的综合物探方法,在繁华的广州中山路等地段,克服了行人多、房屋多、干扰大的困难,经过三个月的外业工作和对物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解释所得到的地下浅层详细分层物探成果资料为甲方减少了大量的地质钻孔,缩短了勘探工期,获得了甲方的好评,这是物探队建队以来所承担的最大的一次外委项目。
(5)京九铁路勘察物探
1992年京九铁路初测工作开始,我队全队参加了阜九段重点工程孟良山隧道的勘探,吉赣段、赣龙段重点工程岐岭隧道(2.4km)、青云山隧道(2.6km)、雷公山隧道(3.8km)、铁石口桃江特大桥(2.0km)勘探等物探工作,采用了地震折射法、高密度电法等物探方法,探测了隧道的断层、滑坡等不良地质体的位置和走向,进行了隧道弹性波分类。
(6)梅坎线松南隧道物探
松南隧道是梅坎线最长的铁路隧道,长3.85km,最大埋深400m,地形陡峭,地质复杂。1994年6月至7月,初测物探工作的目的,是为隧道进口、出口选址提供物探依据。1996年5月至6月,定测物探工作的目的,是为方案比较提供物探依据。1996年10月至11月,进行补充定测勘探,采用以地震折射波法为主、高密度电法为辅的综合物探方法,提出隧道弹性波围岩分类和物探技术报告。
(7)南京越江隧道综合物探
1994年8~9月,铁四院物探队承担了京沪高速铁路的重点工程南京越江隧道,项目技术负责人曹哲明(方法负责人周柏林、方辉、王词参加),根据任务要求,在江北长江水域及江南近岸部分采用了浅层反射和电测深法,江南老虎山采用了地震折射法和高密度法,市区则采用稳态面波法(GR-810)的综合物探方法,物探资料经综合分析,查明了老虎山岩溶和断层构造情况,并对江北第四系砂土层进行了详细分层。浅层反射自应用以来一直使用于地表坚硬或水上作业环境,本次工作是对浅层反射方法应用领域的拓宽。
(8)汕头跨海大桥水下控爆效果质量检测
1996年5月至11月,铁四院物探队承担了外委项目汕头跨海大桥桥基水下控爆效果和桩基基础质量检测工作,由方辉、朱正国先后担任项目技术负责人,采用了等偏移距高密度点反射技术和SWS-2型多功能探测仪、日产5217型岩石声波仪进行探查。探测资料经分析处理,得到了水下控爆后花岗岩球状风化基岩面埋深成果图和桩基底部与花岗岩接触质量成果图
(9)京沪高速铁路正盘山隧道物探
正盘山隧道是京沪高速铁路沪宁段的重点工程,全长2250m,隧道围岩为砂岩、页岩和灰岩,地质构造复杂,灰岩岩溶发育。
1998年8月至9月,铁四院物探所采用地震折射法和电测剖面法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方法进行勘探(王敏担任物探技术负责人),查明了砂岩与灰岩的岩性分界线位置、对隧道施工影响很大的断层(小角度斜穿隧道)的位置及3处岩溶发育的情况,进行了隧道弹性波围岩分类,为该隧道地质综合分析提供了物探依据。
(10)枝万铁路庙岭上滑坡勘探
1999 年4月至6月,铁四院物探队承担了枝万铁路初测的重点工程庙岭上滑坡勘探工作,庙岭上滑坡位于枝万线AKl54~AKl57之间,是关系到AK方案选取的重点工程,它东起庙岭上,西止白马坡,北自鹰咀岩,南止支井河,长约3km,宽2km,面积7km²。该滑坡体后缘是F1 6断层,前缘是支井河,基岩为三迭系大冶群中厚层灰岩,滑坡体除AKl56左侧外均无地面水系和泉水。物探任务是探测滑坡体的厚度和滑坡体的形态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物探队(刘建学担任物探技术负责人)采取了地震折射波法同电测深法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方法,在滑坡体上平行线路和垂直线路各布置3条测线,经过对物探资料综合分析和解释,得出如下结论:该滑坡体是一个与坍塌复合而成的滑坡体;滑坡体厚度大于100m;滑坡体滑向为两个方向,分别滑向莲花湾和潭家湾。物探成果经布孔验证,物探推断结果与钻探情况基本吻合,物探资料和其它地质资料相结合,为方案的选取提供了依据
(11)赣龙线长汀站水源物探
赣龙线长汀站水源物探测区位于长汀县城南部,南北长km,东西宽O.5km,汀江从东侧山脚流过,东南西三面为群山环抱,地表大部分为稻田和菜地,地下岩层为志留系和奥陶系砂岩、二迭系灰岩和炭质灰岩,局部残留砂砾岩.地质情况复杂。物探任务是探明测区灰岩岩溶发育情况,确定3个岩溶地下水孔位,要求水量为2000t/d。物探所根据任务要求,结合地形地质情况于2000年9月6日布置和开展物探外业工作,10月13日完成外业工作,完成纵向测线8条,横向测线16条。物探外业资料经综合分析解释,查明灰岩的分布范围,区分同为低阻反映的岩溶异常与炭质灰岩,提出3个富水的勘探孔孔位。经钻探抽水试验,1号孔水量超过1100t/d,2号孔水量超过3000t/d(实钻2孔),达到了任务要求。
(12)石怀线技改初测物探
2000年底至2001年2月10日和2001年4月26日至6月30日,铁四院物探所先后2次对石怀线技改初测的吉首隧道、吉首车站岩溶、路基岩溶、湘泉站水源勘探、湘泉站测井、沙坝滑坡以及既有路基道碴囊探查等1 7个物探工点进行了勘探,采用了地震折射法、地震映象法、瞬态面波法、电测深法、高密度电法等物探方法。共完成地震映象测点7600点、瞬态面波383点、地震折射排列207个、电测探1895个、高度排列51个、电测井340测点。
(13)宜万线勘测物探
2001年2月27日至5月2日,铁四院物探所承担宜万线初测的物探工作,对宜万线初测花椒坪隧道、野三关隧道、马麓箐隧道、碗口河不良地质体勘探等工点进行物探。采用地震折射法、电测深法、高密度电法、联合剖面法、自然电位法等综合物探方法。共完成电测深3090个、地震折射排列210个、高密度排列7个、联合剖面2007测点、自然电位100测点。
2002年4月到7月、2002年11月到2003年1月、2003年3月到5月,物探所先后三次对宜万线补充初测、定测进行了物探工作。根据的物探任务要求,物探所对重点工程齐岳山隧道、别岩槽隧道、野山关隧道、大支坪隧道、云雾山隧道、马簏箐隧道等13座长大深埋隧道及其它25座隧道、堰家坪岩堆等4处岩堆、DK332至DK352路基岩溶、齐岳山岩溶洼地等6处岩溶洼地工点进行物探工作。采用地震折射法、电测深法、联合剖面法、高密度电法、自然电位法、充电法、瞬变电磁法(SD40)等物探方法,完成地震折射排列332个、高密度电法排列l3个、电测深3076个、联合剖面1304测点、自然电位l500测点、瞬变电磁测深1889个、充电法978测点、自然电位l500测点。
(14)赣龙线定测物探
2001年8月26日至10月20日,根据院计划仟务要求,物探所安排6个物探组,对赣龙线定测的蛟洋东站水源等7个水源、赣龙线重点工程猫头岭隧道(4700米)、蛟详隧道(6950米)及金华山隧道、峡山隧道等12座隧道、王中坝大桥等桥址和路基岩溶的物探工点进行勘探,并沿线进行大地导电率测量、土壤电阻系数测量。完成电测深3990个、地震折射排列178个、高密度排列76个、大地导电率60点、土壤电阻系数l96点。
(15)洛湛线补充岩溶勘探
2002年2月25日至9月22日,物探所曾三次对洛湛线DK220~DK324里程段进行补充岩溶勘探,对30公里路基岩溶及车站岩溶进行物探工作。物探所根据物探任务书的要求,第一次安排5个物探组进行工作,采用直流电法的电测深法、联合剖面法和地质雷达、地震映象等多种物探方法。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安排2个物探组进行工作。完成电测深5l30个、联合剖面3201测点、地质雷达8.63km、地震映象2100测点。
(16)温福线初测隧道勘探 
2002年8月25日至10月7日,根据任务要求,物探所安排温福线初测物探组,采用地震折射法和高密度电法对温福线重点工程分水关隧道及园岩寨隧道、瑞安隧道、钱仓山隧道等19座隧道进行弹性波隧道围岩分级和断层构造勘探,完成24道地震折射排列126个、高密度电法排列7个。
(17)长衡客运专线初测
2002年11月14至2003年1月18日,根据长衡客运专线初测物探任务要求,物探所安排了3个物探组,采用地震折射法、电测深法(含水上电测深)、联合剖面法对龙鼓岭隧道、夏家冲隧道等7座隧道、株洲湘江特大桥、衡阳湘江特大桥等15座桥址和CK1553、CKl595、CKl636等11处路基进行物探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完成地震折射排列135个、水上地震折射24lOm、电测深1352个、水上电测深116个、联合剖面1685测点。
(18)京沪高速铁路勘察物探
2003年4~12月在京沪高速铁路定测中,物探所作了大量的P-S波测井,测定岩土体的纵、横波速度,进行场地类别和场地土类型划分,计算岩土体的动力力学参数。2006年4月至6月,补充定测,物探所组织了5个物探小组,采用直流电法、磁法等多种物探方法,进行了场地评价和岩溶勘探,同时还进行了大地导电率测量和管线探测。完成物探测线327km、大地导电率测量300个、剪切波波速测试97处、管线探测1700余处。
(19)武广客运专线初测物探
2003年10月至2003年12月,根据武广客运专线初测物探任务要求,针对勘探标准高的技术要求,物探所安排5个物探组,采用地震折射法、电测深法(含水上电测深)、联合剖面法、高密度电法对武广客运专线初测的武江特大桥、陆水特大桥、AKl280+800、AKl282+800、AKl283+200、沉源水隧道、上冲隧道等数十处桥址、隧道、路基工点进行物探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
(20)温福线定测物探
2004年3月至5月和11月至12月,物探所安排温福线定测7个物探综合组,采用地震折射法、高密度电法、放射线测量等方法对温福线定测的重点工程霞浦隧道、分水关隧道及周仓岭隧道、南山顶隧道等数十座隧道进行弹性波隧道围岩分级和断层构造勘探,物探成果为隧道设计提供依据。完成地震折射测线85.8公里、高密度电法测线41.2km、放射线测量5km。
(21)向莆线初测、定测物探
2006年4月至6月向莆线初测物探任务,2006年10月至12月向莆线定测任务。物探所组织了9个物探小组,采用电测深、地震折射、高密度电法、联合剖面电法、大地电磁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勘探,完成物探测线近500km,解决岩溶勘探、长大隧道的断层勘探、隧道围岩分级等多种地质问题。
(22)浙赣线岩溶探查物探
 2006年4月至6月,物探所承担浙赣线分宜至泸溪段既有线的岩溶探查,安排15个物探小组,采用直流电法、地震映像方法结合高密度点法进行综合勘探,完成300公里测线的岩溶探查任务。
(23)郑武客运专线定测物探
2006年7月至9月郑武客运专线的定测,物探所组织了5个物探小组,采用地震折射、高密度电法等方法、解决该线的管线探测、人地导电率、土壤电阻率、放射性、场地评价、隧道围岩分级和断层构造等工程地质问题。完成物探测线53.3km、管线探测920处、大地导电率105处、土壤系数246处、波速测试30处。
(24)福建高速公路勘察物探
2007至2008年,物探所承担了福建京台、福广、泉三、泰建、宁武、双永等多条高速公路勘察物探工作,根据物探任务要求,采用了EH4、高密度电法、电测深法、声波测井、地震折射、浅层反射等综合物探方法,对隧道、桥址进行了勘探。
(25)长沙轨道交通(地铁2号线、1号线、3号线等)物探
2008至2010年,物探所承担了长沙轨道交通(地铁2号线、1号线、3号线等)物探工作,对湘江隧道勘探、地下管线探查、综合测井等采用了电测深法、水上地震反射法、水上EH4、地质雷达等多种物探方法。
(26)杭长高速铁路初、定测物探
杭长高速铁路是我院勘察设计的又一条长大高速铁路,具有勘察标准高、一次性勘察线路长(920km)的特点。2009年1月至10月,物探所参加了杭长高速铁路初、定测,采用了大地电磁EH4法、瞬变电磁法、电测深法、联合剖面法、高密度电法、地震折射法等综合物探方法进行了隧道勘探、采空区勘探、路基岩溶勘探,地下管线探查,大地导电率、土壤电阻率测量,花岗岩放射线测量,杭州过江隧道水上高精度磁探等,完成大地电磁(EH4)27.5Km、瞬变电磁13.5 km、地震折射34.3 km、路基和车站岩溶电探测线139 kKm,钻孔管线探测3300孔、车站和路口地下管线89万平米,大地导电率测量203个、土壤电阻率测量446个,杭州过江隧道水上高精度磁探6.2 km。
(27)隧道衬砌质量检测
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物探所承担了合武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检测(项目负责人李军),甬温(含金温线改建部分)、温福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检测(项目负责人)、杭深线隧道衬砌质量检测(项目负责人)的物探工作,使用地质雷达仪器,对隧道二衬背后回填密实程度及空洞分布情况、二衬混凝土厚度及完整性进行检测,其中合武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检测完成物探测线110 km,甬温、温福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检测完成物探测线约1600 km。
 
三、规程、规范编制和业务建设及业务培训
1.规程、规范编制
(1)《铁路物理勘探规则》试行稿
1973年铁道部基建总局指令铁四院为铁路物探规则主编单位,铁一、二、三院参加,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铁路物理勘探规则》试行稿,由铁道部于1976年颁布执行。
(2)《工程物探统一工作量的计算办法》
1977年国家建委为统一全国基建系统各行业工程勘察取费标准,委托由铁四院制定工程勘察取费标准的工程物探部分,铁四院在项目负责人刘宝亨的组织下,经过4个月的努力对铁路、水电、冶金、建筑、机械等系统物探工作进行了调研,提出《工程物探统一工作量的计算办法》,1978年被国家建委颁布试行。((78)建发设字26号文)。
(3)《铁路物理勘探技术规则》
1980年后,根据部(80)铁基字794号文件的要求,对《铁路物理勘探规则》进行了修改,由铁四院主编,铁一、二、三院参编,修订工作于1984年完成,铁道部于1985年8月以(85)铁基字925号文批准《铁路物理勘探技术规则》(TBJ13-85)为部标准并实施。
(4)《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
1990年后,铁道部建设司要求铁四院组织对《铁路物理勘探技术规则》进行了全面修编,铁一、二、三院、中铁大桥局、中铁隧道局、中铁工程总公司地质物探中心参编。并将《铁路物理勘探技术规则》升格为《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1998年7月由铁道部批准为国家行业标准《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 TB10013--98)并于1998年7月实施。
2001年,根据铁道部铁建函[2001]72号文要求,铁四院为铁路行业标准《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主编单位,修编组组长曹哲明主持编写,周柏林、林昀2人参加编写《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的部分章节,该规程于2003年6月完成。己由铁道部批准为国家行业标准《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 TB10013—2004)并于2004年实施。
根据铁道部铁建函[2009]34号文的要求,铁四院为铁路行业标准《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范》主编单位,编写组组长曹哲明主持编写,朱正国、刘铁、周柏林、崔德海、化希瑞等5人参加了编写,该规范在《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 TB10013—2004)的基础上经全面修订于2010年8月完成。己由铁道部批准为国家行业标准《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范》( TB10013—2010)并于2010年实施。
 
2.业务建设
(1)贯标工作
1996年,铁四院开展ISO9000系列铁四院企业标准的认证工作。物探队5人参加铁四院一总队举办的“贯标”短训班,根据铁四院贯标工作的要求编写铁四院《物探作业标准》(QI0010906)、《物探仪器检定作业指导书》等一系列物探作业指导书并按企业标准的程序文件进行管理和实施,1997年11月物探队顺利通过了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组织的外审。1998年以来,铁四院每年要对ISO9000企业标准的程序文件进行修订,根据程序文件的要求,修改《物探作业标准》和《物探勘测细则》。
2000年4月,物探所周柏林等参加2000版铁四院企业标准(ISO9000)《物探作业标准》等一系列作业指导书的修订工作。
2002年2月至3月,物探所根据《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l0013—98)和铁四院企业标准《物探作业标准》的要求,结合铁路勘察的实际情况,制定物探所《铁路工程物探细则》。
2003年3月至7月,物探所根据《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l0013—98)和铁四院企业标准《物探作业指导书》要求,结合铁路勘察实际情况,修编《铁路工程物探细则》,由周柏林负责修编。
(2)物探成图标准修订
2005年8月,韦德江负责按照铁四院新修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图式图例》(0048)规定,对物探成图标准进行修订。并将成果纳入新《物探作业指导书》。
2005年8月,刘铁、李佳音等编写相应的标准表格和归档标准,并入新的《物探作业指导书》。
2007年,由朱正国主编编写了《铁路物探安全手册》,该手册与国务院2006年9月1日颁布的《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相适应。
2010年,由刘铁主编,将《铁路物探细则》和《物探作业指导书》合并为《物探作业指导书》(2010),书中纳入了一些新的方法技术。
(3)物探资料处理
①SWS面波记录格式转换
目前物探所面波检测市场大,每年物探所完成面波检测项目产值都超过数十万元。但物探所使用的面波检测仪为北京华水物探研究所研制的SWS系列地震仪,使用软件是该设备配备的SWS面波处理软件(FKSWSA),该软件只能处理SWS面波仪采集记录(CSP3.O格式),物探所SWS地震仪接近报废,因此迫切需要解决将其他地震记录(如NZ24、SE2404等)转换为该格式的难题,以达到用普通地震仪采集面波并处理目的。物探所从2006年3月至5月,由刘铁主持该软件编写,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②反射波法勘探中V1STA软件应用
2001年4月至11月,为开发2000年物探所购买的VISTA软件,物探所结合天兴洲公铁桥配套工程的实际成立并完成所控项目《反射波法勘探中VISTA软件应用》。
(4)QC活动 
2001年,物探所注册登记QC活动小组4个,参加人数25人,发布QC成果4项。其中《如何提高电探内业质量》成果获铁四院二等奖,《高效优质完成京广线乌龙泉地面塌陷抢险》成果获铁四院三等奖。
2003年,铁四院物探所注册登记QC活动小组3个,参加人数15人,发布QC成果3项。其中言利邦发布《如何提高震探外业数据的准确性》QC成果获铁四院二等奖。
2005年和2006年,铁四院物探所分别注册QC活动2个,参加人数20人,发布OC成果2项。其中2005年江俊发布《提高隧道施工监控量测采集数据的精确度》获国家优秀QC小组一等奖,2006年崔德海发布《提高别岩槽隧道施工超前预报的可靠性》获铁四院QC评选一等奖。
2007年至2011年,铁四院物探所注册了QC活动3个,参加人数30人,发表QC成果3项:《提高大地电磁测深(EH4)勘探的效率》、《减小高压线对EH-4大地电磁测深的干扰》、《提高隧道衬砌检测的效率》,其中《提高隧道衬砌检测的效率》获湖北省优秀QC小组一等奖。
(5)《青年科技论坛论文或成果》发布
2002年底,物探所有2人参加了地路处2002年《青年科技论坛论文或成果》发布。其中《综合物探在正盘山隧道勘探中的应用》、《电探原理与方法网页制作》,分别获得地路处优秀奖和三等奖。
(6)物探所网站建设
2001年1月至11月,为了让外界更好地了解铁四院物探所和建立物探所网上信息平台,物探所成立并完成所控项目《物探所网站建设》。同年物探所网站正式上了Internet网,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3.业务培训
1958年3月5月,铁四院举办电探训练班,铁四院有罗和林、王庆旅、张海等13人和铁大桥局等单位3人参加培训,由刘宝亨、欧阳耕讲授直流电法基本理论和技术工作方法及资料解释方法。
1959年4月6月,受交通部公路设计院委托,在湖北公路局组织了一期联合电探训练班,来自全国公路系统42人和铁四院20人及其它单位学员7人参加了学习。刘宝亨、朱世刚、陈维辉等讲授直流电法勘探、工程地质学等课程。此外还选派了孙跃良等三人参加北京煤炭工业学院举办的为期一年物探进修班,为提高铁四院物探技术水平,开展地震勘探、测井等方法奠定了基础。
1960年,铁四院院长李轩等领导十分重视物探工作,倡导开展了物探技术练兵活动,成立了马中选任组长,白日升、刘宝亨为副组长的指导小组,并分别于1960年和1961年在福建蒲城、浙江杭州召开了全院物探技术练兵经验总结会。
1962年7月至12月,组织了一期物探技术人员理论进修班。学习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工程地质等课程,由铁四院刘宝亨、朱世刚、孙跃良等任教。
1964年9月11月,组织一期电子技术训练班,参加人员为铁四院物探技术人员20人,由铁四院通号处万钟英主任工程师讲授无线电技术。
1979年5月7月,地路处和物探队联合组织一期数字地震学习班,铁四院物探技术人员(铁一、二、三院派出了技术人员参加)共20多人参加,由武汉地质学院专业教师任教,讲授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物探队成立到1979年,举办文化学习培训班20次,自己培训和为外单位代培206人次,并选送32人到大中专院校进修。
1980年612月,受铁道部基建总局委托在株洲组织了一期日语训练班,铁四院部分物探技术人员和铁一、二、三院派出的物探人员参加学习,为1981年物探人员赴日研修打好了语言基础。
1981年511月,铁道部基建总局与日本物理探矿株式会社(NGP)、应用地质调查所(OYO)和地质计测株式会社协商派出了以刘宝亨为组长的6人(铁四院刘宝亨、顾兴亚在NGP,铁一院曾昭璜、张守智在OYO,铁二院杨朝清、铁三院何振起在地质计测)研修组赴日进行工程物探研修。通过这次研修,了解了日本及国际上工程物探现状,学到了很多日本实用的物探技术和经验如地质与物探工作的统一,这一经验受到了铁四院有关领导的重视,1983年在新(郑)密(县)支线初测中,将传统的地质组改为地质物探组(地质人员、物探技术人员共同组成),进行了一次很有成效的地质物探结合的勘探工作试验,取得了缩短勘探周期、提高物探资料和地质资料质量的良好效果。
1982年4月6月,按铁道部基建总局的指示,由铁四院在株洲组织一期日本物探技术学习班,铁四院和铁一、二、三院、铁大桥局、铁隧道局、铁建厂局等单位共30多人参加学习,由赴日研修组成员(刘宝亨等)讲授日本工程物探的表层剥去法、哈莱斯法、电法勘探、常时微动测试法等方法及工程实例等。
1988年,物探队包永生、肖方鹏随铁道部组织赴日本研修稳态面波技术和地质雷达技术。
1989年,物探队周柏林在唐山古冶参加铁三院与日本地质株式会社合作进行的采空区地震层析成像技术项目。
1995年,物探队参加公安部举办的控制爆破技术等级培训班2期,共5人次,5人获公安部治安局颁发的爆破工程技术人员证书;参加株洲市公安局举办的爆破员学习班1期11人,爆破员培训班1期4人,学员均获株洲市公安局颁发的爆破员证书。
1996年,参加中国铁道工程总公司举办的高级知识分子理论学习班、武汉市劳动局举办的电工培训班、铁四院一总队举办的石长线领工员培训班,各1人次。
1996年,物探队5人参加铁四院一总队举办的“贯标”短训班,编写铁四院《物探作业标准》(QI0010906)等一系列物探作业指导书。
1998年9月,物探所5人参加株洲市公安局举办的爆破员培训班并获爆破员证。
1999年10月,物探所何振才参加全路物探计费标准修改。
2000年4月,物探所28人参加物探所举办的技术员、技术工人理论学习讲座,其中5人参加物探助理技师考试,2人晋升为助理技师。
2000年5月,物探所8人参加株洲市公安局举办的爆破员学习班并获得爆破员证。
2003年2月和2004年2月,物探所两次组织对全体技术人员进行工程地质、工程测量、三大体系贯标知识培训,其中在2004年2月培训中,请院地质专家杜兴国关于工程地质与物探结合的授课。同时,韦德江等7位同志作物探新技术应用的经验交流。
2005年2月和2006年2月,物探所两次组织对全体技术人员进行工程地质、工程测量、CT技术、连续面波资料处理方法、地质雷达检测资料处理方法、地质雷达仪和大地电磁仪操作方法等进行知识培训。同时,崔德海、周柏林分别对宜万线的岩溶复查和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进行了总结。
2007年2月和2008年2月,物探所两次组织对全体技术人员进行工程地质知识、物探项目工作程序、物探专业技能、管线技术与电法技术、EH4技术方法与应用、地震反射处理技术、等进行知识培训。
2009年2月、2010年2月、2011年7月,铁四院物探所三次组织对全体技术人员进行爆破安全、物探作业细则、安全手册、仪器操作、电法软件使用、管线探测、物探监理、物探技术发展方向、物探所经营现状及展望等进行知识培训。
 
四、科研成果、技术专著、论文和学术活动
1.科研成果
(1)《对称电测深二层及三层量板》研制
1963年6月,为满足我国工程物探电测深定量解释工作的需要,铁四院向铁道部申请了部控科研项目《对称电测深二层及三层量板》,在项目负责人刘宝亨的主持下,开展了《对称电测深二层及三层量板》研究编制工作,在铁科院电算所的协作下,经过两年多时间,精确计算并绘制了二层、三层量板162幅,辅助量板、作图量板23幅,绘出了电测深理论曲线1994条。研制了适合我国工程物探需要的《对称电测深二层及三层量板》。项目完成后,铁道部科技局邀请地质部袁学诚等15单位的20名专家进行鉴定,鉴定认为:量板计算方法正确,选用参数合理,计算精度高,可用于电测深曲线定量解释。这是我国唯一的一套自行研制的电测深解释工具,1969年内部发行和1973年公开出版发行后,受到了全国各地各物探单位和物探工作者的欢迎和使用,并纳入各高校电探教材讲授,该成果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2)铁四院科研项目《水声勘探》(音响勘探)
1975年,为解决水域勘探问题,物探队开展了院控科研项目《水声勘探》(音响勘探)。该项目负责人欧阳耕,经过三年的研究,试制出高灵敏度的水声换能器(发射和接收),经水声研究所测试,该换能器灵敏度突破了国内记录,并成功的研制出了SK—1D水声勘探仪(浅层剖面仪),该仪器1978年在武汉长江大桥附近及芜湖水域附近试验。同时,还提出了《利用波动特性进行定频定向接收》的理论。
(3)科研项目《浅层地震反射波方法技术试验》
1983年~1985年,铁四院率先提出了开展浅层反射地震勘探研究的建议,得到了各兄弟院物探队和地矿部物探所及中科院电工所的积极支持,联合成立了铁四院顾兴亚任项目负责人的研究试验组,经过三年的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浅层反射勘探效果,总结出适应于浅层反射的工作技术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和震源系列,其成果达到了国内的领先水平,获得了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4)铁道部科研项目《中南华东地区弹性波隧道围岩完整性研究与应用》
1985年初,物探队主持,地路处、桥隧处参加成立了部控科研项目《中南华东地区弹性波隧道围岩完整性研究与应用》(铁基85-7号)项目组,项目负责人为王瑞昌,首先在大沙线开展工作,1985年下半年,王瑞昌调离物探队后,由周柏林继任项目负责人,对衡广复线、襄渝线、焦枝线、枝柳线、漳泉线等既有线和正在施工铁路的近百座隧道进行了研究试验,建立了粘土岩类、碳酸盐岩类等七类岩体波速与围岩类别的相关曲线,提出了中南、华东地区弹性波隧道围岩分类表,1988年该项目通过了部委托铁四院组织的鉴定,鉴定认为:本研究在按岩类分别归纳围岩分类与弹性波速度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的围岩分类是科学的、先进的、对研究隧道围岩分类具有实用意义,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建议用弹性波进行围岩分类可作为一种方法纳入工程地质勘测细则和隧道设计工作细则试行。同年,该项目被部评为基建科研优秀项目。
(5)铁道部科研项目《瑞利波在岩溶勘探中的应用》
1988年底,铁四院物探队承担了部控项目《瑞利波在岩溶勘探中的应用》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朱裕林),该项目采取了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武汉地质大学的协助下,通过在广州高速公路广北和广花立交桥岩溶勘探及硬石岭车站路基塌陷病害整治探查,对瑞利波勘探技术、勘探机理的研究及瑞利波探查岩溶资料分析,处理和解释的研究,总结了一套瑞利波勘探在工程勘探中的应用方法,填补了国内的此领域的空白,1991年7月通过了部建设司组织的专家鉴定,该项目获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部科技进步四等奖。
(6)院科研项目《物探资料微机处理与成图》
1995年7月至1996年10月,物探队承担院控科研项目《物探资料微机处理与成图》(项目负责人韦德江),对铁四院勘察工作中急需解决的电测深等ρs断面图、电测剖面曲线图等进行了微机处理与成图。该软件包括:电测深辅助制图程序(DC-SCL);电剖面数据处理及制图程序(PMCL);高密度电法数据处理及制图程序(GMDCL);折射地震资料处理及制图程序(SIPCL);浅层反射地震资料处理及制图程序(CSP)。该项目通过了院级鉴定,1996年11月至1997年12月,数十个物探工点使用了该项电算软件。
(7)铁道部科研项目《提高弹性波判别隧道围岩准确度的研究》
1998年11月至2000年9月,物探队承担了部科研项目《提高弹性波判别隧道围岩准确度的研究》。在项目负责人刘铁(曹哲明、周柏林等参加)的带领和武汉地质大学的协助下,该项目取得了三项成果:通过对隧道基岩弹性波速度的校正降低岩面起伏带来的误差;研究高密度电法地改,更准确求取地层构造带倾角;通过对地震穿透波的校正,降低了有穿透波存在时基岩速度的分析误差,该项目于2000年9月在北京通过铁道部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认为:该项目成果的高密度电法地改中采用角域法多项式拟合方法中新多项式系数和山区地形折射波的穿透波校正属国内外创新。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获院科技进步一等奖,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8)院科研项目《电测深法深度解释软件》
2000年4月至2001年9月,物探所承担了院电算软件开发项目《电测深法深度解释软件》,项目负责人苏洪葵。以往电测深定量解释中,主要是依靠量板进行解释,需要一定的经验且解释比较慢,花费工时。该软件解决了以上问题且提高了解释精度。该项目于2001年10月通过了铁四院组织的鉴定。
(9)院科研项目《物探面波检测岩溶路基塌陷注浆效果方法研究》
2000年6月至2001年5月,物探所(物探项目参加人林昀)参加了院第二勘测设计处主持的《物探面波检测岩溶路基塌陷注浆效果方法研究》院控项目。物探所完成了瞬态面波注浆质量检测机理与实际场地测试、电法检测对比分析、瞬态面波检测标准等内容的研究工作。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其研究成果通过了铁四院和上海路局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认为:该项目提出以压水试验和面波检测注浆质量检测方法和相应的质量标准较为科学,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10)院科研项目《岩溶勘探中瞬变电磁法的方法研究及编程实现》
研究工作从2004年1月开始,2006年lO月结束,2006(合同号:2004K10)。为解决宜万线高山铁路岩溶地质勘探难题,物探所派技术人员去中南大学学习瞬变电磁技术(SD一40型瞬变电磁仪),在宜万线定测物探工作中,结合裸露灰岩岩溶勘探实际情况进行了瞬变电磁技术应用试验,该项目针对在裸露型灰岩地区采用直流电法难以取得效果的现状,研究瞬变电磁方法的有效性和计算方法。项目取得如下几方面成果:采用“8”字型线圈有效屏蔽外界电磁波干扰,并给出采用“8”字线圈应遵循的主要原则;采用全期视电阻率公式直接计算全期视电阻率;采用“烟圈”理论的视深度计算公式计算深度,编制整套反演计算软件。项目试验结果和在武广客运专线、宜万线的实际应用情况说明该方法对于裸露型灰岩地区的岩溶勘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是瞬变电磁技术首次在铁路浅层岩溶勘探中取得的成功试验,也是物探在工程地质应用领域的拓宽。
(11)院科研项目《地震折射资料解释软件》
2003年3月1日至2004年5月30日,物探所完成院科研项目《地震折射资料解释软件》研究,项目负责人崔德海,采用Vlsual Basic6和AutolLISF语占编程,采用tO差数时距曲线法和时间场法进行微机自动解释并能进行物性地质断面图的输入和成图。2004年5月,该项目通过铁四院组织的鉴定。2006年获中铁建筑总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
(12)建设部科研项目《深埋岩溶隧道超高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勘查技术研究》
2003年至2008年,铁四院物探所承担了建设部科研项目《深埋岩溶隧道超高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勘查技术研究》((建科2007)114号,项目负责人曹哲明)。在全国17省市选择了42个测点观测研究了10Hz~100kHz频段的超高频大地电磁信号特征、信号来源和信号规律,提出了必须采用张量测量的观点;针对宜万铁路复杂深埋岩溶隧道的工程地质勘查难题研究了浅层不均匀体和复杂地形对高频大地电磁测深曲线静位移的产生机理,提出了校正方法;针对超高频大地电磁法的噪声干扰,提出了处理方法;研究并提出了有效勘探深度和分辨率的经验公式,编制了复杂地形条件下高频大地电磁测深处理软件。该项目2008年获中铁建筑总公司科学技术一等奖,2009年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3)院科研项目《电磁波综合方法在岩溶桥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2004年3月至2005年11月,物探所承担院科研项目《电磁波综合方法在岩溶桥勘探中的应用研究》(合同号2004K09,项目负责人刘铁)。通过对桥墩台岩溶勘探层析成像方法的干扰因素分析和研究,提出桥墩台岩溶勘探电磁波层析成像施测方法、层析成像资料处理方法。通过对电磁波仪器调研、测线布置方法和测量参数的选取,建立一套外业数据采集方法;该项目针对灰岩地区铁路桥建设需要准确了解桥基础的岩溶发育情况,在井井装置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并实现井地电磁波CT模式进行岩溶探测,给出井地模式的CT计算方法;通过对外业数据处理和CT计算方法研究,编制一套适用于电磁波数据处理的CT软件,将近似反演投影(AIM)算法应用在电磁波CT计算上,并实现配套编程。通过模型试算和工程实例验证,证明井地电磁波CT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勘探岩溶方法;证实AIM—CG近似反演投影算法的正确性。并研究井地电磁波CT野外测量时天线频率、测量间距、激发接收方式等不同参数和外界T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总结外业数据采集方法,给出井地电磁波CT的适用条件和岩溶判别方法。经湖北省科技厅组织鉴定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先后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铁建筑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14)《物探所软件数据接口统一升级及软件整合》
为充分发挥物探所现有各种软件的作用,统一采集数据的输入、输出格式,2004年4月至10月,铁四院物探所承担了院控电算科研项目《物探所软件数据接口统一升级及软件整合》(合同号2004D10)。该项目采用visual Basic或visual c++结合的语言,制定物探软件数据接口标准,满足院、处的接口要求;同时将物探所引进和自主开发的物探软件统一在一个平台上,形成一个物探软件包。
(15)湖北省科研项目《复杂岩溶隧道施工地质超前探测成套技术研究》
2004年至2009年,铁四院物探所承担了湖北省科研项目《复杂岩溶隧道施工地质超前探测成套技术研究》(K200621,项目负责人周柏林)。以国内地质最复杂的宜万铁路岩溶隧道为依托,针对施工中突水突泥的高风险难题,采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施工验证及对比分析的方法,利用TSP等弹性波反射法探测、暗河流量观测等水文地质观测及地质素描、超前钻探等手段,采用地面与洞内探测相结合、长距离与短距离探测相结合、物探与钻探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价相结合的超前预报模式。首次提出了隧道地质超前探测分级的方法、相应的探测组合模式和工作程序②总结出了溶洞、暗河、富水断层带、岩溶裂隙水的地震反射波法异常特点,TSP203数据采集质量与反射波主频的关系及各种超前探测方法的适用性;通过降雨观测、岩溶水点涌水量及水压动态监测和放水试验,建立涌水量预测方法;④研究了安全岩盘厚度的确定方法并指导超前钻探、超长炮孔探测方案设计;⑤明确了掌子面前方及隧道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全方位探测的地质超前探测成套技术体系。2010年,该项目通过了湖北省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认为:“该项研究形成了岩溶隧道施工地质超前探测成套技术体系,并在宜万铁路34座Ⅰ、Ⅱ级高风险岩溶隧道施工中成功应用,产生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获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6)院科研项目《高频大地电磁法在深埋隧道勘探中的方法应用研究》
2009年至2011年,物探所承担了院科研项目《高频大地电磁法在深埋隧道勘探中的方法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化希瑞)。采用现场试验、模型试验、数值分析和工程验证等研究方法,并结合宜万铁路、向莆铁路等铁路代表性的工点,对高频大地电磁法在深埋隧道地质分层、构造划分等方面的应用开展了研究,提出了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高频大地电磁法的噪声压制、静态校正、地形校正、提高数据纵向分辨率等的方法,目前正在开展第二阶段(增加试验研究隧道,进一步总结分类)的研究工作。
(17)软件开发
物探所从80年代开始,一直致力于物探软件开发工作,从最早在PC1500上开发的电测解释程序(黄金分割方法)到2011年物探资料处理综合软件,包括电测深、高密度电法、联剖、地震折射、地震单点反射、电磁波CT、地震CT、瞬变电磁、大地电磁(EH4、V8)、地质雷达、横波测井等方法,涵盖了大部分常用的工程物探方法数据处理,并成功应用于生产当中。
2.技术专著
(1)编写《物理勘探基础知识》
1976年初,人民铁道出版社计划出版一套铁路勘测设计基础丛书,请铁四院主编《物理勘探基础知识》一书,铁四院于1977年初开始组织编写,由罗和林、王瑞昌、王英武等分工编写,刘宝亨、顾兴亚汇总修改成书,上册于1979年6月出版,下册于1981年7月出版。
 
3、论文与学术活动
(1)承办第一届全路物探工作会议
长期以来,铁路系统物探均由各单位分散发展,一些铁路物探的重点、难点问题无法集中力量研究解决,相互间也很少交流,全路物探工作者都希望建立经常性、长期性的交流研讨机制。在铁道部基建总局的关心支持下,铁四院于1978年10月在株洲承办了一次全路物探工作会议,铁道部基建总局吴明主任工程师和铁一院、铁二院、铁三院、铁四院、铁大桥局、铁隧道局、铁建厂局、铁建所、铁科院西北所、铁科院西南所、西南交大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该次会议。会上,各单位汇报了各自的物探工作现状,交流了技术工作经验,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一致同意将这样的会议定期举办下去,由四个设计院轮流承办,每届两年,这次会议被定为第一届全路物探工作会议。
(2)参加第二届全路物探工作会议
1980年10月,铁四院刘宝亨等在天津参加铁三院主办的第二届全路物探工作会议,交流了以往的物探工作成果,研究了物探发展的方向。
(3)参加第三届全路物探工作会议
1982年4月,铁四院刘宝亨、包永生等在成都参加铁二院承办的第三届全路物探工作会议。
(4)参加第四届全路物探工作会议
1984年1月,铁四院刘宝亨等在兰州参加铁一院承办的第四届全路物探工作会议。
(5)承办全国工程物探学术交流会(1985年)
1985年10月,受全国工程勘察学术委员会的委托,铁四院在武昌承办了“全国工程物探学术交流会”,来自全国建工、水电、冶金地矿、机械工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铁路各单位的代表近100人参加了会议,交流论文60余篇。
(6)承办全路第五届物探工作会议
1985年10月,在全国工程物探学术交流会结束后,铁四院举办了全路第五届物探工作会议,铁道部基建总局物探专业工程师方谦光和铁一院、铁二院、铁三院、铁四院、铁大桥局、铁隧道局等路内物探单位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7)南岭隧道中日技术合作
1987年5~7月,物探队承担了南岭隧道中日技术合作项目的配合实施工作,该项目由铁道部基建总局设计处负责,物探队队长阎一瑞和技术人员李瑞祥、包永生、罗和林等参加配合工作,学习了日方采用的高密度电法,稳态瑞利面波(GR-810)勘探法,地质雷达和地温法的综合勘探技术,由于日方的勘探成果经钻探验证结果不理想,日方决定1988年6~8月在大连瓦房店利用GR-810探查路基建筑的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使得铁四院在全国率先引进了GR-810佐藤式全自动地下勘察机及其稳态瑞利波勘探技术。
(8)参加第六届全路物探工作会议
1988年12月,铁四院刘宝亨等在河北廊坊参加铁三院承办的第六届全路物探工作会议。
(9)参加第七届全路物探工作会议
1990年3月,铁四院刘宝亨、张宝良等在河北廊坊参加铁二院承办的第七届全路物探工作会议,会议对工程物探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进行了交流。
(10) 参加全路第八届物探工作会议
1995年,物探所何振才参加铁一院承办,在新疆召开的全路第八届物探工作会议。
(11)承办全路第九届物探工作会议
中国铁路工程总工程第九届物探工作会议,于1997年11月25日在厦门召开。铁四院物探队承担筹务工作。铁一院、铁二院、铁三院、铁四院、铁大桥局设计院、铁路工程总公司地质物探中心和工程总公司共7家单位、31位代表参加会议,铁道部外资办张培云应邀参加会议。会议听取各单位自第八届物探工作会议后物探工作的汇报;检查第八届物探工作会议纪要中布置的各项工作落实情况;交流18篇经验材料;对进一步提高铁路物探工作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研讨。会上,铁路工程总公司设计部副部长何振宁传达总公司的指示精神,肯定了八届物探会议以来物探工作取得的成绩,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会上还听取华水物探研究所、劳雷公司等6家国内外物探仪器生产厂家的产品介绍。
本次会议认为,物探工作取得了新进展,表现出如下特点:大型勘察项目中的综合物探水平有所提高;各种物探方面得到广泛和有效的应用;在扩展物探应用领域方面有突出进展;物探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了步伐。
本次会议要求进一步落实物探工作的6条措施:树立十六项样板物探工作成果;编辑出版《物理勘探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论文集;提出物探计费标准补充办法建议稿;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技术交流;明确重点,加快物探装备引进更新;按铁道部的要求做好物探技规修改工作。
(12) 参加全路第十届物探工作会议
1999年9月,物探所何振才、周柏林、刘宝亨参加铁三院承办,在牡丹江召开的全路第十届物探工作会议。会议回顾了建国以来铁路物探的发展;探讨了物探工作在地质综合勘中的作用和地位;发挥集团优势,拓宽物探的应用领域。
(13)承办物探技术方法汇报会
    2000年3月,铁四院物探所在院机关承办了物探技术方法汇报会,院党委书记、三位副院长、院地质专业总工、院技术处、计划处、人事处、科研所、综合一处、综合二处、公路处、城地处的处领导和处总工以及综合一、综合二处地路室主任、各大线地质专业负责人等70多人参加了会议,物探所汇报了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介绍了物探方法在地质综合勘探中的应用情况。这次会议成为了一次物探与地质交流的盛会,这次会议让物探走向了全院,也让全院了解了物探。
(14) 参加全路第十一届物探工作会议
2001年3月,物探所朱正国、周柏林、王敏参加铁二院承办,在昆明召开的全路第十一届物探工作会议。
(15)参编《中国铁路工程物探五十年》论文集
2002年5月至8月,物探所根据全路第八、第九、第十届物探工作会议纪要的要求,参加了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牵头组织编写的《中国铁路工程物探五十年》论文集(周柏林负责)。物探所组织退休的物探技术人员和在职技术骨干座谈会,确定并完成代表铁四院五十年铁路工程物探工作的十篇论文:《铁四院铁路工程物探五十年发展回顾》(周柏林)、《铁路工程开展音响勘探的研究和探讨》(欧阳耕)、《物探新技术瑞利波法勘探》(朱裕林)、《弹性波隧道围岩分类研究与应用》(周柏林)、《京九铁路盂良山隧道综合物探》(李瑞祥)、《湘黔铁路原建桥墩台质量状态的检测方法》(曹哲明)、《综合物探在正盘山隧道勘探中的应用》(王敏)、《枝万线庙岭上滑坡物探》(刘建学)、《利用瞬态瑞利波检测铁路岩溶路基注浆效果》(林昀)、《瑞利波在铁路提速评价路基稳定性中的应用》。
2001年,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专业委员会编著的《中国工程地球物理检测技术》上发表了论文《利用瞬态瑞利波检测铁路岩溶路基注浆效果》。
(16)承办全路第十三届届物探工作会议
2009年在南昌承办全路第十三届物探工作会议。
 
 
                                    
 
网员登录区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 冀ICP备05015092号 技术支持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廊万路9号 电话:0316-5212318 0316-5212300 010-51876473 传真:0316-211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