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物探在关角隧道勘察中的应用(铁一院 蔡少峰)综合物探在关角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一、关角隧道概况 青藏线西格段二线关角特长隧道位于青海省天峻县关角日吉山,全长32.645公里,最大埋深约900米,是西格二线的控制工程。隧道地面海拔在3500~4700米间,地形变化多端,交通困难,地质极为复杂。 二、投入物探方法的特点 投入的物探方法以电磁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电磁法技术水平先进,开创了当时工程物探的多项国内第一:①首先将V8多功能大地电磁系统成功应用于工程地质勘察;②首先将AMT、TEM法成功应用于长大深埋隧道勘察;③ 首先将CSAMT、AMT数据通过WinGlink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完全实现了CSAMT、AMT数据带地形的二维反演,提高了地质解释效果。 三、物探在各勘察阶段发挥的作用 初测阶段,CSAMT贯通资料为地质选线提供了可靠依据; 四、物探在关角隧道典型工点中应用实例 1、F3断层勘察实例 TEM结果中电阻率的分布特征与CSAMT结果大体上相同(如图3),只是在形态上有很微小的差别,这主要是由于CSAMT存在接地不均匀所引起的静态效应(CSAMT图中的垂直条带)。因而TEM结果相对于CSAMT法更有利于对构造倾向的判断。 通过以上地面物探及孔内综合测试,准确地划分出了F3断裂带及其分支断层的宽度,对其工程性质做了定性解释,为地质提供了可靠的物性资料; 地面地质调查距隧道中线较远处发现断层f1证据,隧道中线由于第四系覆盖,不能确定f1交于隧道的确切里程。物探的主要任务查明f1在隧道线路上的确切位置、产状、破碎带宽度及赋水情况;查明灰岩岩溶发育状况。为此顺隧道中线走向布置了两条AMT剖面。 针对断层f1所布置的两条AMT剖面的反演结果,在相应的位置上均有清晰的条带状低阻出现。根据两剖面低阻带位置可以准确的确定断层走向,进而确定断层带通过线路的里程。 3、 DK286+000~DK288+750 岩性分界勘察实例 定测阶段CSAMT结果显示关角隧道DK286+000~DK288+750段深部存在低阻,推测其与浅部的高阻灰岩不是同一岩性,物探解释为砂岩。在补充定测阶段为了验证CSAMT结果的可靠性,在CSAMT测线上重复布置了AMT和地震反射法剖面。 依据以上思路,在4号斜井附近布置了4条AMT剖面(剖面Ⅰ、Ⅱ、Ⅲ、Ⅳ),其中Ⅰ、Ⅱ、Ⅲ剖面平行于斜井,Ⅳ剖面平行于隧道正线。再加上补充定测时隧道中线的AMT剖面和4号斜井主AMT主剖面共六条物探剖面,基本可以控制4号斜井周围的地层变化及地下水的分布。 本次物探结果具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在纵向上高阻和低阻的分界非常明显,而这分界线恰好位于斜井高程位置(3400~3600)附近,或者说斜井位于电阻率变化的梯度带附近。从目前施工资料看,4号斜井目前打到的出水处,位于物探认定的软弱破碎带内(异常1),这种现象和物探断面上电性分布是相符的。因此根据这些断面图上的低阻异常进行地下含水段落的划分是合理可行的。 通过对比以上图件,对4#斜井附近的物性分布有了全面的认识。设计人员根据以上认识,对施工方案进行了调整,经过迂回前进,顺利避开出水段,按期完成斜井施工,与隧道正线相交,起到了四号斜井设计时预期的作用。 五、结论及体会 在关角隧道初测到补充定测的各阶段地质勘察中,根据地质任务及测区环境的不同,先后投入了CSAMT、AMT、TEM、高密度电法、地震折射、地震反射、综合测井等多种物探方法。工作前后历时6年,是近年来投入方法最多、历时最长的综合物探工程。 地震反射剖面中第二层界面深度540米与AMT资料反映的灰岩和砂岩的界面深度基本吻合,而界面上方的层速度为4700m/s,与此段灰岩的速度相当。 |
网员登录区
网员介绍
最新文章
|